基本邏輯門有三種:與門、或門、非門。其中與或都需要兩個輸入項,而非門只需要一個輸入項,所以非門是三個當中最簡單的,那我們就先製作一個非門。

我的思路是:非門的邏輯是,輸入0輸出1,輸入1輸出0。那麼我們可以用傳送帶來表示輸入與輸出。當一條傳送帶滿載着貨物時,定義為1,否則定義為0(這個精度目前還不方便掌握,只能是有空位就算是0)。

那麼我們只需要檢測到輸入的傳送帶為0,就讓輸出的傳送帶輸送貨物;檢測到輸入為1,就不讓輸出端有貨物出現。

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獨立電網的發電設備來完成,當輸入為1時,發電機工作,帶動分揀機,把輸出端的貨物全部揀走就好了;或者輸入為0時,發電機工作,把貨物揀到輸出端上。我選擇的是後者。實際上前者也可以。

目前的發電設備有:風能、火力發電、核電、太陽能、射線接收器、小太陽。其中風能最先排除,因為它一直工作。太陽能和射線接收器受時間影響,無法控制。核能和小太陽一個燃料的燃燒周期太長。

火力發電啥都好,就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——無法在不工作的情況下,主動接納燃料,現在有的電力傳輸設備的連接范圍又全都遠大於覆蓋范圍。這就導致與火力發電機對接的分揀機,無法與發電機保持在兩個不同的電網內,從而實現發電機在不工作的情況下自動接納燃料。

好在我們還有能量樞紐!

能量樞紐的電池進入方式區別於其他設備,是傳送帶直連的,也就是說,它在不工作的情況下也可以接受滿能量的電池!

所以現在的思路就是當輸入端為1時,能量樞紐接受不到電池、不放電,輸出端的分揀機不工作,則輸出端沒有貨物輸出,為0;反之為1。

那這樣就好辦了,我們可以利用分揀機,將電池從一條傳送帶抓到輸入端上,然後再在下一個設置一個爪子,抓取滿電的電池,送給能量樞紐。這樣一旦輸入端出現空位,就會有電池進入能量樞紐,輸出端就會被放滿貨物,就實現了輸入0,輸出1;如果輸入端沒有空位,那麼電池便無法從另一條帶子轉移到輸入端,那麼便不會有電池進入能量樞紐,輸出端分揀機不工作,就實現了輸入1,輸出0的邏輯。

思路敲定之後,着手來搭建吧。

戴森球計劃-邏輯門電路搭建思路

圖中a為輸入傳送帶,b為輸出傳送帶。當a上面的鐵礦石持續不斷的運動時,滿電的電池無法放置在其上,輸出端的b自然是0輸出。但考慮到能量樞紐如果只帶幾個爪子,那一個電池能用一年……所以在其右側接了一個「負載電阻」(一開始想用對撞機來着,但發現用充電模式的能量樞紐簡直完美),確保能量樞紐可以最快速的放電。那我們已知能量樞紐放電最大功率為45MW,一個電池熱值為90MJ,我們不難得知,能量樞紐的工作時間為2s。因此,我們對電池的輸入頻率不能超過2s,否則電池會堆積,導致整個電路阻塞。所以採用了三格遠的黃爪,剛好1秒0.5個來回,即2s一個電池。所以整個電路的最小時間單位便為2s(有點長,但目前我還沒想到縮短的方案,歡迎大家提供思路)。然後就是電池的回填,左右各放置了一個並入大電網的能量樞紐,來充放電,維持每個物流塔中電池的數量保持不變。

輸入端為0時,是這樣的:

戴森球計劃-邏輯門電路搭建思路

至此我們就把一個非門設計完成了。下面我們順着這個思路,我們來設計一下與門。

與門,有兩個輸入,只要有其中一個為0,輸出端也將為0。承接上面,我們可以在兩個輸入端都用爪子抓電池,然後在後面一格各放一個通向能量樞紐的傳送帶的爪子,這樣只要有一條線處於空閒0輸入,就會有電池流入能量樞紐,輸出端就會為1。

等一下,好像有哪裏不太對勁……這不成了與非門了麼?……當輸入為0時,我們要輸出的是0而不是1啊。這個問題很簡單,我們已經有了非門,只要在輸出端加個非門就好了嘛……

其實也大可不必那麼麻煩,我們只要把輸出端分揀機的方向轉一下不就好了嘛,讓能量樞紐放電時,分揀機把貨物從輸出線上全部揀走不就成了?

那麼事實上,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,發現了新的問題:當兩個輸入端都為0時,能量樞紐會在2s內接受到2個電池。還記得我們前面說的嗎?能量樞紐2s內只能經受一個電池,多了就會產生阻塞,而且每多一個電池,輸出的結果就延遲2s,這是不能接受的。

其實處理起來也並不難,我們只要設置一個新的傳送帶,把兩個電池中的一個抓到帶子上,放掉另一個會到物流塔里就行了。如圖:

戴森球計劃-邏輯門電路搭建思路

為了確保爪子不一下子抓走兩個電池,我們仍然採用3格遠的黃爪子,這樣可以確保兩秒之內只有一個電池進入樞紐。

實際效果是這樣的:

戴森球計劃-邏輯門電路搭建思路

戴森球計劃-邏輯門電路搭建思路

這樣我們的與門也造好了。剩下的或門原理類似,思路就不贅述直接上圖了:

戴森球計劃-邏輯門電路搭建思路

只有兩個輸入端都為0,才會有電池進入樞紐,如果只有一個的話,會被分揀器揀回塔里。

至此,我們完成了與或非三種門的製造。這個設計的好處在於,輸入端和輸出端的產物可以完全無關,只要輸入端不是滿電的電池,其餘都沒問題。